生產擬薄水鋁石方法之偏鋁酸鈉-二氧化碳中和法
偏鋁酸鈉-二氧化碳中和法制備擬薄水鋁石,依靠燒結法生產氧化鋁,以工業生產的中間產物NaAlO2溶液和CO2為反應原料。它具有工藝操作簡單、無污染、成本低等優點,已成為目前國內應用最廣泛的方法。楊清河、李大東等。研究了鋁酸鈉-二氧化碳法制備擬薄水鋁石的基本工藝參數。從宏觀上研究了不同工藝條件下擬薄水鋁石的質量,控制了合適的工藝參數,得到了結晶度高、無三水鋁雜晶、鈉含量低的擬薄水鋁石。魏先全、李慶等研究人員發現,影響擬薄水鋁石形成的因素有:碳化溫度>碳化液濃度>終點pH值>氣體比,并確定了最佳碳化方案。
當碳化液初始溫度為10~15℃時,碳化液濃度≤15g/L(氧化鋁記錄),碳化過程的碳氣比為0.5,終點pH值為10.5,比表面積可達234m2/g,結晶形態較好,產品純度較高。上述兩種方法均在溶液中老化。在老化過程中,需要提高整個漿體系統的溫度并保溫。因此,它耗熱量大,升溫時間長,在沉淀過程中會出現固體掛壁現象。孟玲莉、張莉等發明了一種新的衰老方法。通過引入二氧化碳制備沉淀后,進行固液分離,將附在母液上的濾餅放入密閉容器中加熱老化,可縮短老化時間,獲得結晶度和凝膠溶解度良好的產品。
由于擬薄水鋁石的結構對氧化鋁的性能有重要影響,雖然上述研究得到的擬薄水鋁石產品的比表面積和凝膠溶解度指數均達到了工業標準,但這些研究并未探索工藝參數與氧化鋁性能之間的關系產品的結構和形貌,以及工藝參數與結構和形貌之間的關系的構建,可以更好地指導實際生產。